中国海军093B型攻击核潜艇再次现身,引发广泛关注。近日,有渔民在近海拍摄到该型潜艇的身影,这已是该型潜艇第二次被民间目击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093B的出现恰逢鹰击-19潜射反舰导弹和AQA010重型鱼雷在阅兵式上亮相,标志着中国新一代水下作战体系已趋于完善。当093B搭载这两款先进武器系统后,其作战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:鹰击-19专注于远程反舰作战,AQA010则专精于反潜作战,二者相辅相成,使潜艇具备全方位的水下打击能力。
关于AQA010鱼雷,军事专家普遍认为这就是传闻已久的鱼-10重型反潜鱼雷。该型鱼雷专为潜艇作战设计,采用533毫米标准口径。而AMB012则可能是最新研制的鱼-12轻型反潜鱼雷,主要装备水面舰艇。有趣的是,此前曝光的潜艇内部照片显示,某型鱼雷上清晰标注着Y-12字样,这表明鱼-12可能同时发展出两个版本:533毫米口径的潜艇用型和324毫米口径的舰载型。按照中国武器命名惯例,作为新一代产品的鱼-12理应在技术上领先于鱼-10,但令人费解的是,在阅兵式上仅展示了鱼-10,而未见更先进的鱼-12重型型号。
展开剩余76%在鱼雷动力系统方面,现代鱼雷主要分为电动力和热动力两种类型。电动力鱼雷以隐蔽性见长,但动力性能相对较弱,射程受限;热动力鱼雷则动力强劲、射程远,但隐蔽性稍逊。以法国F21型鱼雷为例,虽然采用533毫米口径,但仍选择电动力方案。目前关于AQA010的动力类型尚无确切消息,但考虑到中国鱼-9型鱼雷已采用电动力技术,新一代鱼-10很可能在动力系统上实现重大突破。现代鱼雷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动力系统和制导系统两大领域,先进的热动力系统多采用奥托2 HAP 海水的三组元推进技术。中国早在上世纪研制的鱼-5型鱼雷就已应用奥托燃料技术积累深厚,因此鱼-10的热动力系统完全可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准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,参照中美俄三国主力重型鱼雷均选择热动力的惯例,鱼-10更可能延续这一技术路线。
在制导技术方面,现代鱼雷主要采用尾流自导、光纤制导和声自导三种方式。以ET39外贸型鱼雷为例,其集成了数字声自导、尾流自导和光纤制导三大系统。其中数字声自导系统基于宽带阵列和数字信号处理平台,可同时实现主动反潜和被动反舰功能,并具备目标识别、对抗诱饵及多目标攻击能力。尾流自导系统采用创新的三通道检测技术,可有效追踪水面舰艇的航行尾流,确保对机动目标的高命中率。光纤制导系统则采用先进的放线技术,大幅降低断线风险。可以预见,鱼-10作为新一代重型鱼雷,其声自导系统很可能采用相控阵声呐技术,具备更强的目标识别和抗干扰能力,整体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鹰击-19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的亮相同样引人注目。该型导弹弹径与鹰击-18相近,明显小于鹰击-20和鹰击-17,可通过核潜艇的标准鱼雷发射管发射。作为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,其典型作战高度在25-35千米之间,这一空域恰好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最佳工作区间。在此高度飞行的高超音速导弹可有效规避现有舰空导弹的拦截:由于高空大气稀薄,传统舵面控制效率大幅下降,舰空导弹难以产生足够过载实施有效拦截。即便假设高超音速导弹的最大过载为20g、速度为5马赫,拦截弹也需要具备60g以上过载和10马赫以上速度才能确保拦截成功率,这对现有舰空导弹系统而言是难以企及的性能指标。
通过计算可知,现代舰载雷达对25-30千米高度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约650-750千米,但对小型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会降至300-450千米。以5马赫速度计算,高超音速导弹仅需3分钟即可飞越300千米距离,留给防御方的反应时间极为有限。特别是面对以标准-6、标准-2和ESSM为主要拦截手段的对手时,鹰击-19的中段突防成功率将非常可观。
093B型核潜艇不仅装备传统鱼雷发射管,还创新性地配备了垂直发射系统。虽然阅兵式上出现的鹰击-17和鹰击-20是舰载型号,但将其改造成潜射版本在技术上并无太大障碍。经过全面升级的093B在静音性能、电子系统、潜深能力和武器配置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。在配备鹰击-19高超音速导弹和鱼-10重型鱼雷后,未来还可能集成鹰击-17/20反舰弹道导弹,届时其综合作战能力将更上一层楼。对中国海军而言,093B的地位堪比水面舰队中的052D驱逐舰,具备大规模列装的条件。虽然与美俄最先进攻击核潜艇相比仍存在差距,但093B的服役无疑将大幅提升中国海军的水下作战能力。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发布于:天津市杜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